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,释放出不少与专业和就业密切相关的信息,根据政府释放的未来发展的信号,推荐未来具有发展前景的专业,供各位家长和考生参考。
2024政府报告
释放大学生就业新动向
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
加快前沿新兴氢能、新材料、创新药等产业发展
积极打造生物制造、商业航天、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
开辟量子技术、生命科学等新赛道,创建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
开展“人工智能+”,深化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,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
同时报告中还提出,预计2024年高校毕业生超过1170万人!各类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将非常激烈。
通过政府的工作报告,可以看到目前新型产业的人才缺口还是比较大的,基于此焦点给大家推荐10个新兴产业专业。当然还是那句话,不能抛开专业谈院校,不然都是空中楼阁。
01人工智能
人工智能专业属于工学中的电子信息类,是一个以计算机科学为基础,由计算机、心理学、哲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交叉学科、新兴学科。
2020年有215所高校新增了人工智能这个专业,并且腾讯、百度、华为、阿里、小米等互联网大厂以及众多知名的汽车企业也大幅布局人工智能。
其细分领域可以概括为:
基础层面的大数据、云计算、AI芯片等;
技术层面的计算机视觉、语音识别、自然语音处理等;
应用层面的智慧安防、智慧金融、智慧医疗、智能机器人等。
就业方向:据《人民日报》报道,预计2024年,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将超过3500亿元,目前,我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超过1000万,供需比例为1:10,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,人工智能专业的优秀人才都是企业争夺的重要资源。
0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
计算机类专业一直是热门专业,尤其是当智能驾驶、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互联网+等等一个前沿的领域不断发展,社会对计算机类专业人才需求越来越大。
03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
“大数据”的概念这几年非常火爆。5G时代,物联网迅速崛起,海量数据以及其中蕴含的商业价值是大数据产业的核心财富。
虽然这是2016年才新增的专业,但是我们目前国家已经有了600多个高校开设了这个专业。培养了时下最热门的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云计算等行业急需的人才。
毕业之后主要从事的是大数据研发工程师,大数据框架工程师,大数据分析工程师等等的工作,而且刚毕业的应届生入门薪资8000+,3到5年之后年薪基本上可以达到35万左右。
04物联网
物联网被称之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。
生活中经常用到的ETC、智能手环、智能家居等等都是运用物联网的技术,未来它还会应用到健康医学、智能城市,甚至国防工程上,所以它的发展未来一定不会差。
05新能源
新能源行业主要涉及新能源的开发、利用以及新能源技术的产业化应用,旨在替代传统能源,减少对环境的污染。主要包括太阳能、风能、水能、潮汐能、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技术研发。
不仅可以运用光伏、风力发电、新能源设备制造、新能源汽车等,未来很多新能源的行业都需要这个专业的知识。
06新型氢能
随着氢能产业的发展驶入“快车道”,氢能产业正面临人才缺口的问题日益凸显。
毕业生可在布局氢能产业的能源动力和电气类国央企、氢燃料电池企业、新能源汽车企业、新能源电力企业、氢能制取等行业。
从事系统运行、检测维护、检验分析、电池装配与维护、安全监管等工作,成为氢能技术领域的卓越工程师。
专业推荐:氢能科学与工程
07新材料
新材料产业是指以新材料为主要产品或服务的产业,包括新材料的研发、生产、加工、销售等环节。
新材料产业是一个高度细分和多元化的产业,涉及多个子行业和领域,如高性能结构材料、先进功能材料、生物医用材料、智能制造材料等。
专业推荐:纳米材料与技术、微电子科学与工程
08生物科学
涉及领域相当广阔,包括植物学、动物学、微生物科学、神经学、生理学、组织学、解剖学等等,主要研究生物的结构、生理行为和生物起源、进化与遗传发育等,例如:人体组织结构、人类基因遗传、细菌培养、基因工程等。
主修课程:生物信息学、细胞工程、基因工程、分子生物科学、解剖生理学、现代遗传学、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、组织培养、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等。
就业前景:生物科学类专业本科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
在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生物科学相关专业攻读研究生,为将来成为优秀的科学家奠定基础。
在生物相关企业、科研院所、中等学校及农技推广部门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。
在生物、食品、医药、农、林、牧、渔、环保、园林等行业的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,从事与生物技术和生物科学有关的科学研究、技术开发、技术推广、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。
国家公务员与事业单位编制岗位,如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、海关、卫生防疫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岗位。
09商业航天
商业航天指采用市场化机制开展的航天活动,涵盖卫星制造、火箭制造、卫星应用等多个领域,新兴应用场景包括卫星互联网、太空旅行等,以市场需求推动商业模式和业务模式创新。
上下游涵盖航天材料和航天零部件生产,卫星制造和发射火箭制造,卫星终端设备及相关基础设施、服务等。
推荐专业:航空航天工程、飞行器设计与工程